各種植物油的出油率
出油率是指油料植物榨取油料時每份油料植物榨取的油料數量。
影響油料的出油率有以下幾個方面決定
一原料。原料的好壞是決定出油率的關鍵。(豐滿程度、雜質量、品種、干濕度)
二設備。什么原料選用什么設備也很關鍵。選設備時應注意1:設備的工作壓力。(越大油率越高)2:設備的含渣量。(含渣量越低,油率越高)3:干餅殘油率。(殘油率越低,出油率越高)
三榨制工藝。什么原料選用什么榨制工藝出油率也不一樣。
大豆油:東北大豆的出油率在17-18%左右。進口大豆的出油率在21-23%左右。但是東北大豆的蛋白含量要遠高于進口大豆。如果純物理榨油榨的出油率更低,大概在10%左右。
玉米油:又叫粟米油、玉米胚芽油,它是從玉米胚芽中提煉出的油。玉米胚芽出油率評均為25%--40%。
制取淀粉提取的玉米胚芽出油率為25%--28%,干法分離的玉米胚芽,出油率不超過20%,濕法分離的玉米胚芽出油率可達40%~45%。
玉米生成酒精
一,玉米經過加工形成葡萄糖。
玉米轉化成葡萄糖是因為玉米含有的淀粉在酶的作用生成葡萄糖,每100公斤的淀粉在現有工藝的條件下能夠產生106公斤左右的葡萄糖。
二,葡萄糖經過加工形成酒精。
葡萄糖轉化為酒精,每100公斤葡萄糖能夠產生48公斤酒精。
玉米淀粉不同,產生酒精效率也有不同。
根據品種不同、生長環境不同、含水量不同等原因,淀粉含量也有所不同,國家高淀粉玉米可分為四種。
普通玉米淀粉含量為65%-70%之間,一級高淀粉玉米中粗淀粉含量為75%以上,二級高淀粉玉米為72%以上,三級為69%以上。
取平均值為70%,則100公斤玉米含有70kg的淀粉,理論上來看能夠產生397公斤的酒精。由于玉米加工成酒精的過程中菌種、工藝、設備、操作等方面的限制,即70%淀粉含量玉米一噸產生70×50=350公斤酒精。
花生油:出油率一般為36%-46%。山東白花生,每斤有出4.6-4.8兩。東北白花生,每斤出4兩-4.2兩。南方花生通常在3.8~4兩。
菜籽油:菜籽油又稱“菜油”,菜籽出油率在32%-36%左右。青海菜籽出油率達到40%。
米糠油:出油率13-17%,米糠這種東西要求非常嚴格,新鮮米糠出庫三天,不加工就會發酸。
棕櫚油:世界需求量最大的食用油品種,號稱油王,油棕仁出油率46%。
葵花籽油:用作榨油的是油葵,皮薄,籽粒較小。出油率在36%~45%之間,最高的油葵出油率高達50%。我們平時吃的那種葵花籽為食用型,一般不用榨油。浸出法出油率高,餅的殘油不會超過2%,壓榨法,餅的殘油8-10%,一般都是先榨后浸。還有一種介于油葵和食用葵之間的葵花籽出油率30%~40%。
橄欖油:是從橄欖樹的果實橄欖中榨取的,出油率18-23%。
橄欖剛一變色的時候進行采摘,以確保所有的橄欖在采摘的時候都是最新鮮的。
采集下來的橄欖應于當天送往工廠壓榨和加工。如不盡快進行加工,橄欖就會氧化、發酵,從而影響橄欖油的質量。為了確保橄欖油的高品質,橄欖果在采摘后24小時內必須進行壓榨。
整個橄欖都可用來生產橄欖油,包括果肉,果皮甚至果核。在幾千年以前,橄欖油的加工是用手工方式,在球形石盆中搗碎橄欖來完成的。今天,利用相同的原理,用不銹鋼研磨機將橄欖搗碎成橄欖醬,然后將橄欖醬摻入水,放入圓形纖維包中再壓制;稍后將這種“冷壓”產生出的橄欖油與水的混合液體進行分離。這種冷壓方法可以保留橄欖油的原味、成色和營養價值。
因此,橄欖油是唯一一種由天然水果壓榨出的油。
棉籽油:分產地不同,棉籽出油率大致11-20%。普通棉籽為11%,新疆棉籽為15%,進口棉籽為20%。
茶籽油:中國特產油脂之一。以湖南為最多,根據不同地區茶籽,出油率在20-30%
亞麻籽油:出油率在30-40%左右,新鮮的亞麻油可以食用。
紅花籽油:出油率10-20%。紅花籽又名草紅花、菊紅花、紅蘭花、杜紅花等,是一年生雙子葉菊科草本植物,典型的小宗油料作物。紅花籽油不是跌打損傷的紅花油。
芝麻油:出油率為45%
核桃油: 8月上旬采收核桃出油率僅為16%,8月中旬采收核桃出油率為42%;9月上旬采收核桃出油率為59%,而10月上旬采收核桃出油率為62%。
蘇籽油:出油率37%。
葡萄籽油:出油率15%。
瓜子仁出油率:46%-50% 。
辣椒籽出油率:20%-22%。
蓖麻籽出油率:35%-42%。
桐籽出油率:34%-37% 。
蓖麻油和桐籽油不能食用,屬于工業用油。
全球大概每年食用油需求在1.8億噸,最大的是棕櫚油6300萬噸,大豆油5400萬噸,菜籽油3000萬噸,葵花籽有1600萬噸,其他合計2300萬噸。
以上資料來源網上整理。
趙俊杰
2019.5